on
谁是主角
上一次读的一本获得矛盾文学奖的著作是路遥的《平凡的世界》,十几年前在外婆家的吊脚楼上啃完的这部大部头。最近在电视上看到新翻拍了电视剧,也许是悲剧式故事情节让人记忆深刻,虽然书里主要人物姓名已逐渐淡忘(我对记名字真没天赋),但一瞥这剧情,又搅起了陈年的记忆。
找好书的办法之一,去看一个好的读书人的书单。无意中看到新一届茅盾文学奖作品《主角》,马上把它放进了书架。它有着与《平凡的世界》大致相同的地域背景,这个地方总能带来白馒头、嘹亮壮阔劳动号子的第一联想,更能让人马上想起黄河母亲河边上生活着的人们。
之前没有听过秦腔戏曲,但这似乎并不影响理解《主角》中忆秦娥在这片土地上的影响力。从易招弟到易青娥,再从易青娥到忆秦娥,至始至终她都没有选择的权利,名字上如此,命运也是一样。第一次舅舅提出的易名是应对生存,亲人分别、离家忐忑、对陌生环境的适应,哪一个不比改个名字让人难以应对。这不是她的主动选择,更似乎是她亲人们的选择。而招弟这个名字,相信再过一些年头,后面的年轻人就很难通过读出易招弟这个名字的时代含义了,它会逐渐进入图书馆,爬上高高的书架,成为一个批注。
她是如此的卑微,以至于每每在需要发表意见时,多半是捂着嘴光傻笑,可这竟也阴差阳错的让她躲过了许多无妄之灾。她真的如此机灵睿智吗?似乎见过她的人都说她傻。自卑让她忘掉天赋,时运不济、抉择两难时的最单纯选择,又一次一次成就了她。
成名后,她还是没有选择。当剧作家秦八娃提出她应该易名忆秦娥时,她成了秦腔的符号。时代洪流裹挟大众不断翻滚向前,没有人可以永在潮头。她不是靠智慧获得的成功,在艺术岔口抉择上,老与新,技艺与艺术的平衡,时间总是最好的裁判。如今我们常说不要忘记这个时代,不要忘记所处的平台,不要把集体、时代的力量误当作自己的能力,虽然站在风口的猪能飞起来,但要记住猪毕竟没有翅膀。
上的去不见的下的来。能轻易承诺自己可以做到的人,也大多从没上去过。人们常说,不要轻易考验人性,人性是经不起考验的。坚守几十载,终成一代名角,她做到了,但此时此刻,舞台不再是她的了。新生代们需要的是属于同一个时代的主角。最可怕的敌人,离自己总是如此的近,摸不见、看不着,还却总能时不时让人忘了它。我们都属于一个时代,也只属于这个时代。